標準物質作為量值溯源與傳遞的載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標準物質的合理選擇與應用對于確保上述活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本規范的主要目的是:從應用的角度促進對標物基本概念、屬性、作用的理解,指導用戶根據使用目的,以正確的方式選擇和使用標物,并藉此有效地建立測量結果的計量溯源性,實現測量結果的可比、可靠。
標準物質的準確度是指測量結果中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的綜合,表示測量結果與真值的一致程度。從誤差觀點看,準確度反映了測量的各類誤差的綜合。若已修正所有已定系統誤差,則準確度可用不確定度來表示。
而標準物質的不確定度表示由于測量誤差的存在而對被測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不確定度按誤差性質可分為系統不確定度和隨機不確定度。從估計方法上可按估計其數值的不同方法歸并成兩類:
A. 多次重復測量用統計方法計算出的標準偏差;
B. 用其它方法估計出近似的“標準偏差”。前者稱為A類分量,后者稱為B類分量。
A類分量與B類分量均以“標準偏差”形式表示,用通常合成方差的方法,將其合成所得的“標準偏差”稱為合成不確定度,如此所得的不確定度值具有概率的概念,即在此范圍內不確定度的概率為68.27%(按正態分布概率計算)。
如果為了特殊用途,需要增加不確定度的置信程度,則需要將合成不確定度乘一因子(即置信因子),從而得出總不確定度,此時所乘因子通常必須說明。由于不確定度包括測量結果中無從進行修正的部分,它反映了測量結果中未能確定的量值的范圍。